首页>七十年代妇女主任184 > 第567页

第567页

目录

家长们让开路,赵柯抬手,冲他们爽利地一挥,“走了。”

都是十来岁的少年,新鲜劲儿上来,完全忘了紧张,七嘴八舌、叽叽喳喳地说话。

赵柯坐在前头,听着他们生机勃勃的说笑声,嘴角上扬,忽然喊了一句:“要不要加速!”

少年们异口同声:“要!”

赵柯已经稍微加速,又问:“怕不怕颠?”

少年们带着笑意大声回应,“不怕!”

“那冲起来——”

赵柯一拧油门儿,拖拉机又策马奔腾起来。

少年们欢呼雀跃。

顾校长一个中年男人,冷不丁地,有点儿跟不上赵柯和学生们的速度与激情,适应了风迅速拂过面颊发丝的感觉,竟也找回了一些年轻时候的活力。

余岁考试结果,三天后出。

拖拉机当天就拉着学生们回来,停在晒场。

不说八个学生的家长、学校的老师,大队社员们也都在关注。

“考咋样儿啊?”

“能不能考上啊?”

“看你们心情都挺好,是不是稳了?”

顾校长稳重,没有出成绩之前,不放话太早,“他们说考得还行,不过不排除谁马虎丢分,确切的结果还得等放榜。”

“娃们这么努力,肯定能行。”

大伙儿的文化储备还不够,不知道这叫“薪火相传”

,他们只是乐呵呵地看着一群孩子,仿佛看到了截然不同的未来,就从这一代开始。

乡下人不是傻,也不全都轴,上上油,不太明白的道理,也能琢磨出味儿来。

更何况,赵柯和赵新山三不五时就要给他们去锈上油。

就说教育这个问题,往前了说,有赵柯这个现成的例子在,谁不知道读书好,前途比地里刨食儿更广阔。

他们只是没钱,也看不见好的未来。

赵柯和大队做了很多,其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儿,就是让他们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,读书是必须要走的一条路。

读书的花费确实不低,砸锅卖铁咬牙供,大伙儿可能会犹豫、退缩,但现在有大队开路,不需要那么艰难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返回顶部